其中唯一例外、看起來最有出線潛力的,就是區塊鍊技術。
「若每個人都能為災難的發生各自作好準備,有需要時就能有餘力幫助周遭的人,整個社區也因此就能更容易存活下來。Photo Credit: 黃語如提供水位在三日後消退,但是留下了大量淤泥及瓦礫堆積。
」關於和平號大海學校:1983年,一群日本大學生不滿政府對二戰侵略責任迴避的態度,自行組織了一艘名「和平號」的船,前往曾被捲入戰爭的亞洲國家,深度了解當地的戰爭經歷。資訊接收非常重要,備好無線電之類的裝置。自己人身安全自己負首要責任在中國黑影揮之不去的情況下,台灣應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運用,對財力雄厚的中國產生威懾力。最後,還可以對表現合格的役男實施有限度的領導訓練,讓他們擔任低階士官角色。
有人抱怨兩年役期會阻礙職涯發展——在他們重新投入職場時,同齡的競爭者已經具備兩年工作經驗。芬蘭義務役服役時間:155至347天芬蘭也採用類似的培訓模式:役男入伍後接受8周的基礎培訓,接著表現較佳的士兵會接受特殊專長或軍官訓練。當時大家比較關注東京能不能獲得2016年的奧運主辦權。
所以其他志工遇到講中文的遊客時,就會找我來對應。在1萬3000人的橄欖球志工當中,我並不是唯一會講中文的人,但是我在新宿車站活動時,只有我會講中文而已。不過新國立競技場的話題卻被奧運帶走了。包括識別證、服裝、背包、水壺等。
我活動的五天當中,兩天在羽田機場第一航廈,三天在新宿車站的京王新線閘門外。不過報名人數出乎意料地多,將近有3萬8000人應徵,破了上一屆英格蘭的紀錄,結果大會決定錄用1萬3000人。
這時候,日本民眾才開始關心這個能見度不太高的運動。很多民眾以為新國立競技場是為了2020年奧運而建。因為新國立競技場當初是為了世界盃橄欖球賽而建,但是計畫卻因為奧運問題而被打亂,而且多數日本民眾依然不關心橄欖球。一些古早的日本漫畫在描寫校園生活百態時,學校操場上往往少不了橄欖球隊的隊員。
但是也僅止於印象而已。我的部門是負責在機場和主要車站提供球迷及遊客交通和觀光資訊。羽田機場第一航廈是球迷到地方都市觀戰的交通樞紐,新宿車站的京王新線閘門外則是遊客在新宿地下街轉車的要衝。這可能是志工人數比當初預期多,結果大部分的人只能分配到最低天數的五天。
日本在2009年爭取到2019年世界盃橄欖球賽的主辦權時,一般日本民眾並不關心,甚至不知道有這回事。我每年都有機會用到羽田機場,幾乎每個月都有機會到新宿車站,不過我沒有太多時間去細細品味這兩個地方。
我遇到的志工當中,有些人得知轉賣問題時,態度相當豁達,認為自己能穿這麼高價的服裝,非常榮幸。因為這讓我有機會熟悉機場和主要車站一帶的地理環境,而且還能光明正大免費地和外國人做英語會話實習。
這兩個地方算是我的部門的黃金地段。在新宿車站活動時,偶爾會遇到講中文的遊客。對我而言,這是求之不得的機會。這種內含1000日元的萬事達預付卡不能儲值,1000日元用完,卡片就變成紀念用的裝飾品。當時日本的橄欖球界就提案蓋新的國立競技場來當作2019年世界盃的主會場。由於大部分的店家很少有整數價格的商品,而且用預付卡消費大多不能和現金並用,所以要把卡中的1000日元完全用光並不容易。
很多志工是回家後把卡片裡面的1000日元轉成亞馬遜的電子禮券。日本的橄欖球實力在世界上雖然不是頂尖,但是從第一屆到第九屆世界盃,日本從來沒有缺席過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/達志影像 我對橄欖球運動並不熟悉,也不太了解規則的細節部分,不過以前在電視上看歐洲的橄欖球賽轉播時,還是看得熱血沸騰,所以我對這項運動的印象還不錯。雖然我的活動天數只有五天,但是這五天都被派到黃金地段活動,相當幸運。
特別是「世界盃」級的志工活動是非常難得的經驗,一輩子可能就只有這一次機會。不過後來我得知世界盃橄欖球賽要招募活動志工後,就開始心動了。
日本的世界盃橄欖球賽當初預定要招募一萬名活動志工。Photo Credit: Reuters/達志影像 這次日本的世界盃橄欖球賽志工,每個人都有專用的活動裝備。不過最後大會只分配給我五天而已。當初我在申請活動時,大膽地選了「希望參加16天以上」,實質上是把我工作以外所有的時間都貢獻給大會。
另外還有一張可以儲值購物的萬事達預付卡,算是志工的特別紀念品。我雖然知道日本要辦世界盃橄欖球賽,但是當初也沒有特別關心。
帽子、短袖和長袖的POLO衫、夾克、背包等,全部加起來有可能賣到10萬日元。儘管如此,橄欖球在現在的日本不能算主流運動,媒體的能見度也不高。
由於志工的裝備是非賣品,而且設計美觀,所以在大會期間,網路上就已經有人高價拍賣志工的裝備Photo credit: AP/ 達志影像 紅隧已重開。
據「香港監察」的聲明,聲明 雖然有國際知名學者表態關注,但聯署聲明對約束警方執法的效果可能不大。警方早前已多次與香港學界、教育界發生衝突,除了在記者會上公開指責教育界偏坦示威者外,中大校長段崇智早前與警方的談判也破局,防暴警更直接在段崇智面前對著中大校園發射催淚彈,及後港府及警方多次表態指「校園不是法外之地」,揚言警察有權進入校園拘捕學生。早前在各方遊說後,有近千人從學校離開登記資料,當中18歲或以上的成年人都以涉嫌暴動被捕,之後有報導指校內尚餘數十人留守。聲明由多名知名學者聯署,其中包括性別研究專家朱迪斯·巴特勒(Judith Butler)、實驗心理學家史迪芬·平克(Steven Pinker)、哲學家格雷林(A. C. Grayling)、曾獲總統公民獎章的美國法學家喬治Robert George、被譽爲「現代語言學之父」的美語言學家喬姆斯基(Avram Chomsky)、希臘前財政部長、雅典大學經濟學理論教授瓦魯法斯基(Yanis Varoufakis)、斯洛文尼亞社會學家、哲學家和心理分析理論家齊澤克(Dr Slavoj Zizek)等學者。
而香港各大專院校校長面對今次社運及有學生在校園內被捕,部份校長一直「神隱」,表現被校友批評。聯署促請香港院校高層發出嚴正聲明,拒絕警方闖入校園、支持師生的集會自由,並重申大學有責任保障學術自由、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學生得以發表己見。
聲明要求各大學校方捍衛學術自由,同時要求港府落實由法官針對警暴作獨立調查。香港理工大學(理大)被警方包圍第11天,人權組織「香港監察」(Hong Kong Watch)今日發聲明,指全球3700名學者聯署譴責香港警察「針對大學校園學生採用不合比例及報復式暴力」。
他們又要求香港警察立即停止暴力行逕,使用不當暴力之警員須立即停職,並向違反法規的警員展開調查。聲明亦提到,香港警察的仇恨言論,包括叫示威者做「曱甴」,會導致社會進一步分裂。
评论留言